《穆斯林的葬礼》解读.

2024-05-17 19:21

1. 《穆斯林的葬礼》解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曾荣获第三界矛盾文学奖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那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整部小说的构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错,最终汇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亲,韩子奇。 
   
   他对玉器的爱,使得他和师父的大女儿璧儿的婚姻,成了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直到动乱年间,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儿一起去了英国,两个漂泊的灵魂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爱情的来临显得那么突然,不过这终究是种不该有的感情啊。回国后的他难以面对守侯了十年的妻子,最终放弃了爱情,没有和玉儿一起去英国,而是继续留在北京。他宁可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宁可瞒着女儿的身世,守着他心爱的玉。 
   
   父亲的这段经历还是比较容易让人动容的,他为了自己的玉舍弃了很多,这说不上,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月,是女儿,韩新月。 
   
   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还是要离开,一个又一个,排着队似的,不紧不慢地离开。悲剧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封信。说是一封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动乱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我心里一阵凄凉,一滴眼泪往下落。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穆斯林的葬礼》解读.

2. 谁可以给我一片穆斯林的葬礼 读后感 急!!!!!!!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礼悼词

  让我们缓缓拉开故事的帷幕:八十年代的一天,北京,一个古老沧桑的城市,一座颓旧的四合院门前,伫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夕阳的余辉已经无力再现这座城市,这座记忆之城,一扇门,两重天,老人无可避免进入悲剧的记 忆

  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苦难,放任和坚守。

  梁亦清,一个本分低调的琢玉人,终日默默无为的劳作,将自己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低价卖给玉器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一辈子都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盘剥,他象征中国广大的任劳任怨的人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却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视玉为命的梁亦清,再玉作坊里苦心经营自己的生计,自己的梦想,但有一天,倾注他大量心血的宝船玉雕却不幸碎了,玉碎,也即他命运的碎,在终身劳作的作坊里,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韩子奇,一个孤独漂泊的孩子,无父无母。但他从穆斯林中得到了庇护,吐罗耶定收养了他,从此他们辗转流浪,朝者圣地麦加行进。这是饱经沧桑的人们在寻找精神的皈依。有一天,他们来到梁亦清家,受到很好的接待,因为他们都是回回,都信仰安拉。韩子奇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留下来了,放弃了朝圣。作为一个在玉器行打拼的人,子奇明显比师父强很多,凭着对玉的苦心经营,创建了一番基业,但这一切在动乱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多么脆弱。韩子奇为保护玉器,远渡英国,但命运终究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久德对英发动猛烈攻势,异乡的硝烟刺痛游子漂泊的心,满世界都是战乱,而家国在滚滚硝烟中愈发凄迷,美玉也在异国毁坏,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在执拗的个人坚守也会在瞬间崩溃。漂泊无依的灵魂还在寻找皈依,无法重圆的结局却早已埋下漂泊无依的宿命。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刻骨铭心的流浪,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全部要汇流成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民族的悲剧!

  梁冰月,正如名字的释义,冷冷的月儿,凄清孤独,蕴着隔世的光芒,这是她的个性。战乱的年代,她考上了北京大学,并很快融入了时代的大潮,时代动荡,青年人思想更加动荡,她有着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迷茫与冲动。她最深爱的人,却背叛了她的信仰,她陷入了绝望,最后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带给她痛苦的地方,跋涉万里,与子奇共赴英国。但命运并不因为她曾经的不幸而垂青于她,外国人疯狂的追求,昨日梦魇的重现,一切都另她更加难受,记忆是七月的大水,气势汹汹找她来复仇,她站在原地,泪流满面。追求者的猝然离去,让她的心灵蒙上了更深的阴影,近乎崩溃的灵魂再也无法倔强的支撑,而同样的子奇也在异乡寻找慰藉,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混乱的年代,谁也不知道谁还活着,谁也看不到希望。子奇后来回国,冰月依旧在异乡生活,即使回去有能怎样,‘’物是人非事事休”,她曾经勇敢的冲破世俗,这是她一个人的化蝶,没有人能够理解,也不需要理解。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会在那样进行了。

  韩新月,这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子,从小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母亲对她有些冷淡,而父亲却总有些难言的苦衷。18岁时,新月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她生母一个学校,命运的轨迹惊人的重合。当美丽的新月跨入这个学校,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她学着自己忠爱的英语,遇见了另她心仪的楚老师,新月苦练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同时,她和楚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一切都在向美好的结局方向发展,但人间终究没有童话,一切都潜伏着危机,新月的养母强烈的反对他们的结合,而新月也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猝然凋谢。当那些美好的东西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点一点毁灭,就是悲剧。楚老师为死去的新月试坑,生离死别,何等悲伤。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着几代人的悲剧。当棺门关闭,世界在亡灵面前冷得干净,那时他们曾经来过的世界,但终究不能停留太久,一切都将成为一段再也没有当事人的往事,让忧郁的远天,落寞的季节来诠释葬礼的背景吧!

  这本书,有着大量的宗教礼仪的描写,透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状的诡异,也许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是一群孤苦无依的灵魂的彼此慰藉与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运的残酷,人性的脆弱,使人们甘于自欺,那是一种对未来天真的自信,而面对悲惨的现实,却只能通过信仰疗伤。宗教笼罩下的人物命运都有一种宿命的忧伤,在生命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发凄迷。这人间,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欢离合,那些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时也难逃毁灭,但愿爱能在灿烂中死去,在灰烬中重生,但这只是惯于喜剧思维的我们对悲剧的美好幻想。
  而悲剧的力量,究竟再哪里?穆斯林的葬礼,向世人展现了难以愈合的疼痛,当面对宏大的社会悲剧时,当事人再悲痛的眼泪,再虔诚的忏悔,都无济于事。悲剧,作为一种力量,让我们对人性有着更深的了解,启示后来的人,后来的事,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那些往事,让我学会回忆,那些悲剧,让我学会流泪。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更加敢于去憎恨,去热爱,去尝试,去体验

3. 《穆斯林的葬礼》的问题

3.(1)韩新月过生日时韩天星还记得,并且把他自己的长命锁送个韩新月。
(2)韩新月上大学前韩天星给了新月一笔不少的零花钱,足以见得他对新月的疼爱。

4.梁君壁。梁君壁在文中应该算是贯穿全文的人物。读完全书感觉此人十分令人厌恶,性格刁钻,对人刻薄,生生拆散楚雁潮和韩新月两人,显得她不近人情。不过不能片面断定,首先从她一生的经历来看,幼时挑起家里的担子,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撑起了家里的诸多家务。成年后仍然清苦的和韩子奇成婚。多年后生活才有极大改变,儿子几岁时丈夫去往国外躲避战乱,回来了发现丈夫背叛自己,并且是和自己的妹妹背叛自己,双重打击下又有韩新月这个小孩雪上加霜。可以说令他变得彻底冷酷起来。最终变得如如此结果。可以说她这一生悲剧占据了大多数,还是值得同情。


六年前看的书,记得有些模糊了,随便写写,不好勿喷。

《穆斯林的葬礼》的问题

4. 穆斯林的葬礼 读后感 一定要百度上还没有的答案。不要复制。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礼悼词 

让我们缓缓拉开故事的帷幕:八十年代的一天,北京,一个古老沧桑的城市,一座颓旧的四合院门前,伫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夕阳的余辉已经无力再现这座城市,这座记忆之城,一扇门,两重天,老人无可避免进入悲剧的记 忆 

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苦难,放任和坚守。 

梁亦清,一个本分低调的琢玉人,终日默默无为的劳作,将自己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低价卖给玉器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一辈子都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盘剥,他象征中国广大的任劳任怨的人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却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视玉为命的梁亦清,再玉作坊里苦心经营自己的生计,自己的梦想,但有一天,倾注他大量心血的宝船玉雕却不幸碎了,玉碎,也即他命运的碎,在终身劳作的作坊里,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韩子奇,一个孤独漂泊的孩子,无父无母。但他从穆斯林中得到了庇护,吐罗耶定收养了他,从此他们辗转流浪,朝者圣地麦加行进。这是饱经沧桑的人们在寻找精神的皈依。有一天,他们来到梁亦清家,受到很好的接待,因为他们都是回回,都信仰安拉。韩子奇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留下来了,放弃了朝圣。作为一个在玉器行打拼的人,子奇明显比师父强很多,凭着对玉的苦心经营,创建了一番基业,但这一切在动乱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多么脆弱。韩子奇为保护玉器,远渡英国,但命运终究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久德对英发动猛烈攻势,异乡的硝烟刺痛游子漂泊的心,满世界都是战乱,而家国在滚滚硝烟中愈发凄迷,美玉也在异国毁坏,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在执拗的个人坚守也会在瞬间崩溃。漂泊无依的灵魂还在寻找皈依,无法重圆的结局却早已埋下漂泊无依的宿命。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刻骨铭心的流浪,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全部要汇流成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民族的悲剧! 

梁冰月,正如名字的释义,冷冷的月儿,凄清孤独,蕴着隔世的光芒,这是她的个性。战乱的年代,她考上了北京大学,并很快融入了时代的大潮,时代动荡,青年人思想更加动荡,她有着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迷茫与冲动。她最深爱的人,却背叛了她的信仰,她陷入了绝望,最后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带给她痛苦的地方,跋涉万里,与子奇共赴英国。但命运并不因为她曾经的不幸而垂青于她,外国人疯狂的追求,昨日梦魇的重现,一切都另她更加难受,记忆是七月的大水,气势汹汹找她来复仇,她站在原地,泪流满面。追求者的猝然离去,让她的心灵蒙上了更深的阴影,近乎崩溃的灵魂再也无法倔强的支撑,而同样的子奇也在异乡寻找慰藉,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混乱的年代,谁也不知道谁还活着,谁也看不到希望。子奇后来回国,冰月依旧在异乡生活,即使回去有能怎样,‘’物是人非事事休”,她曾经勇敢的冲破世俗,这是她一个人的化蝶,没有人能够理解,也不需要理解。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会在那样进行了。 

韩新月,这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子,从小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母亲对她有些冷淡,而父亲却总有些难言的苦衷。18岁时,新月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她生母一个学校,命运的轨迹惊人的重合。当美丽的新月跨入这个学校,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她学着自己忠爱的英语,遇见了另她心仪的楚老师,新月苦练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同时,她和楚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一切都在向美好的结局方向发展,但人间终究没有童话,一切都潜伏着危机,新月的养母强烈的反对他们的结合,而新月也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猝然凋谢。当那些美好的东西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点一点毁灭,就是悲剧。楚老师为死去的新月试坑,生离死别,何等悲伤。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着几代人的悲剧。当棺门关闭,世界在亡灵面前冷得干净,那时他们曾经来过的世界,但终究不能停留太久,一切都将成为一段再也没有当事人的往事,让忧郁的远天,落寞的季节来诠释葬礼的背景吧! 

这本书,有着大量的宗教礼仪的描写,透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状的诡异,也许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是一群孤苦无依的灵魂的彼此慰藉与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运的残酷,人性的脆弱,使人们甘于自欺,那是一种对未来天真的自信,而面对悲惨的现实,却只能通过信仰疗伤。宗教笼罩下的人物命运都有一种宿命的忧伤,在生命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发凄迷。这人间,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欢离合,那些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时也难逃毁灭,但愿爱能在灿烂中死去,在灰烬中重生,但这只是惯于喜剧思维的我们对悲剧的美好幻想。 
而悲剧的力量,究竟再哪里?穆斯林的葬礼,向世人展现了难以愈合的疼痛,当面对宏大的社会悲剧时,当事人再悲痛的眼泪,再虔诚的忏悔,都无济于事。悲剧,作为一种力量,让我们对人性有着更深的了解,启示后来的人,后来的事,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那些往事,让我学会回忆,那些悲剧,让我学会流泪。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更加敢于去憎恨,去热爱,去尝试,去体验!

5. 重读《穆斯林的葬礼》

上学的时候看过穆斯林的葬礼,那时伤感多一些,感叹新月生命的短暂,羡慕那至死坚定的爱情。后来这本书一直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不曾忘记。这两天又重温一下,十年之后再看这本书,不同的心境,想到的更多的是命运与因果,想到似水年华中英小姐父亲说过的一段话:“你无论遇到什么事,遇到什么事的麻烦,都应该勇敢的去面对它,去了解它,解决它,只有面对它,才能有答案,有了答案以后,你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这样你才能不怨恨自己,才敢于亲近自己。有了完整统一的自己,你才能感到内心的安宁,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
  
 摘录了感触比较深的几段话:
  
 你就不知道自己个儿是个回回吗?回回怎么能嫁个卡斐尔!
  
 韩太太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像一声惊雷!新月的心仿佛突然从空中坠落,她蒙了,呆了,傻了!炽烈的爱使她忘记了楚雁潮原是另一种人,他们属于两个不可跨越的世界!难道她真的忘了自己是个回回吗?当然不会,但对一个十九岁的少女来说,她的绝大部分生活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和所有的同学受的是一样的教育,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外,没有任何人敢于宣称还有什么另外的信仰,尽管谁也没说那是违法的。除了饮食习惯,她自己也没有感到和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有人以轻蔑的语气说她是少数民族时,她感到有一种少数的孤独和压抑。
  
 新月!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会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在最艰难的时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也不是药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也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勇气了。没有希望、没有爱的人生还不如死,死也许并不那么可怕吧?新月想,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死,人和人不同的是在死之前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得到了的,可以含笑死去;没得到的,也只好抱憾终生!
  
 新月的一生被爱环绕,她得到的是那种坚定的爱,炽烈的爱,没有丝毫动摇的爱,没有背叛,始终如一的爱。在生命最后的一刻,她和楚雁潮的心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新月是幸福的,她一直被爱所环绕,被爱保护着。生命中充满爱,才会感到幸福。两个人无忧无虑的美好爱情毕竟是短暂的,如果有幸经历过,那是一种幸福。如果你一直有这种爱相随,那真是让人羡慕嫉妒的。
  
 哈姆雷特没有上演,后来看也是一件好事。奇珍斋的破产也是,所有的一切,没有到最后,是不能断定它是好是坏的。新月的死,是这本书的结局,也是爱情永恒的结局。如果新月痊愈,她和她的楚老师又会经历什么呢?没有如果!新月一直都有爱的陪伴,不离不弃,就连死亡都阻隔不了的爱。在新月告别这个世界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她心里充满了爱,因为她知道,她坚定的相信,她的楚老师会永远爱着她,她们永远不会分离,虽然一个人活着,一个人死去,但是爱,永远都在。

重读《穆斯林的葬礼》

6.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写道: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它有黑暗,有花火,有灾难,也有希望。”
  
         “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
  
         轻轻地合上《穆斯林的葬礼》一书,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那种由文字渗透出来的悲凉和绝望,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双线的叙事结构,今昔对比,相融交错,互为彰衬。玉线“奇”,月线“纯”。如笛萧合奏,一半低沉婉转,一半轻灵怨艾。两者各有千秋,颇具巧思。几段爱情,全是遗憾,或许真正的人生从来就不是圆满,遗憾才是人生。
  
  
        在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爱恨纠缠中,新月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跃然纸上。她面容姣好,心地善良,又勤于学习,积极进取。家里复杂的、纠缠的往事她一概不知。她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然而在她如花似玉的年纪得了不治之症,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事实的真相,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闭上了她那新月一样美丽的眼睛。
  
        楚雁潮与韩新月之间的爱情就像是新月父母爱情的延续,注定是以悲剧结尾。让人感动的就是明明知道结局,他们还是奋不顾身地相爱了。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有着对事业的追求,彼此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楚雁潮对新月的爱是深沉而又坚定的,是不掺和任何杂质的。他不求和新月结婚,不求和她生儿育女,他知道她的病已经不容许了,他只希望他能使她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希望她能在这个世界上多逗留几日而已。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爱情更纯洁的呢?什么都不求,只求好好爱你,明明知道是飞蛾扑火,还是要奋不顾身。一生只爱一人,并非是爱情童话。多年以后,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神色凄楚地在墓园里拉起《梁祝》。潮有归期,雁有回时,唯有明月不再升起。“从此天上无明月,人间无明月,明月就在他心里。”
  
         面对命运的安排,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无能为力。就算最终是一场悲剧,我们都无从去埋怨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不论对与错,我们并没有经历过他们当时的遭遇,谁活着都不容易,谁的选择都是有理由的……
  
        命运里总有缺憾,而就是因为有了缺憾,也就有了其它的安排。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过去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无论是好的坏的,我们都要学会欣然接受!

7. 读《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作家霍达写的长篇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这本书利用交叉章节的方式,描写一个家族的兴衰,宏观的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小说以韩子奇为主线,讲了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书中有古老的民族风情,也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
  
     刚开始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叫穆斯林的葬礼?读完了似乎懂了,但是又好像没懂。文中描写了有关回族穆斯林的风俗,和细致的宗教场面,比如他们每天要做五次礼拜,其中晨礼是最重要的,洗手,洗脸,刷牙,漱口,清鼻,用失手抚摸头发,洗脚,并洗下身,这洗浴是神圣的,它意味着清除自身的罪恶,还有穆斯林不和汉人结婚等等。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梁老磨玉的时候,他全神贯注,一年又一年的在做玉,而且在水磨面,也就是做玉的机器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想到其实很多专家,工匠,都是因为在一个领域内专研,把事情做到极致,才有了巨大的成果。我开始反思自己,我做一件事做到难处的时候就会避开它,而且做事的时候也没有坚持的毅力,总是三分钟热度,我缺少的是工匠精神,缺少那种全神贯注的,长时间做一件事的精神,这个片段给了我精神动力,以后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更加坚毅一些。
  
     关于小说中的人物
  
     韩子奇是梁老收留的孩子,他在梁家跟着梁老学做玉的手艺,后来梁老死了,他就接替了梁老,并娶了梁家女儿梁君壁,并生下一个孩子天星。后来因为中国发生了战争,韩子奇跟着他的朋友亨利,带着自己的玉逃到了伦敦,这一逃就是10年。在我看来,韩子奇一点责任心都没有,是一个很没有男子气概的人,居然为了保住玉而抛弃自己的妻子儿子。在他逃往国外的日子,梁君壁的妹妹梁君玉也和他去了,他们在异国他乡有了爱情,还有了一个女儿新月。十年后他们回来了,韩子奇很懦弱,虽然他和韩太太的妹妹有了女儿,但是还是不敢抵抗韩太太而让玉儿走,他和玉儿的爱情在我看来也不过如此,但是他确实对不起韩太太和儿子天星。韩子奇和韩太太之间没有爱情,只是他们当时的亲情让他们结合。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听从父母的安排,然后就这样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不禁感叹到如今自己生活在一个开放,自由的时代,能够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人,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我不喜欢小说中韩太太,也就是梁君壁,为什么那么迂腐,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全家的人在她控制下都不幸福。儿子天星原本有喜欢的人,但是却被韩太太设计然后分手,和陈淑彦在一起,可是他们没有爱情啊,后来天星知道了,痛不欲生,可是他知道陈淑彦是无辜的,他只好默默承受这一切。对于新月来说,身患心脏病,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楚雁潮是可以拯救她的人,韩太太为什么这么残忍的将他们分开,仅仅因为楚燕潮不符合她的宗教吗?后来才知道原来新月不是韩太太的女儿,是妹妹玉儿的,不喜欢新月很正常,因为她也是无辜的,自己的丈夫离家十年,还有和自己的妹妹有了女儿,这换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忍受,可是为什么要剥夺她的希望呢?
  
     新月是这个故事里我比较喜欢的人,她考上了北大英语系,成绩是班上最好的,长得漂亮清秀,每天读书,和老师交流,去北大燕园看花...,我想的她明明和我差不多的年纪,而我有时候浪费了太多时间,明明我还那么年轻,所以这个学期的目标就是多出去看看,多看书,少玩手机多睡觉,比上个学期用功,把自己的学业提上去。但是后来新月得了心脏病,早早的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没来得及上完她的大学,太遗憾了,我心里有点难过,为她在最好的年华患病死亡感到惋惜。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认识,知道做好每一件事是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认真的态度的。也知道了其实我们生活在很好的时代里,应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自己这个年纪太年轻了,不应该把它浪费在手机这个小盒子里,太可惜了,以后会遗憾。

读《穆斯林的葬礼》

8. 《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下面仅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吧。
  
 初读这本书,感觉剧情挺吸引我的,我问同事怎么样?她说有点三观不正。我哑然,猜不出为什么她会那样说,作为茅盾文学奖,怎么会三观不正呢?但是没有多想,继续读着。直到读到后面,新月怀疑自己是不是韩太太的亲生女儿时,我才恍然大悟,前面韩太太为什么不待见新月,韩子奇为什么对新月那样好,天星为什么总说新月苦……新月无疑是韩冰玉的女儿,而小说前面那个走进博雅宅的女子便是韩冰玉,也明白了为什么韩子奇由之前的刚强到后面的唯唯诺诺受制于人,一切都明了了。
  
 看完书又看了豆瓣书评,各种争议,大部分都是批判声,什么三观尽毁,小姨子爱上了姐夫,韩新月和楚雁潮的师生恋,瑜不掩瑕,整个一言情小说的套路,琼瑶剧最佳得主,靠剧情赚眼泪,语言一般……我不想去批判这些人,毕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争议的书,并不代表它毫无价值,反而更值得我们去品读。 
  
 这本书里涉及的有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韩天星与容桂芳的爱情,都以悲剧收场。
  
  韩子奇与梁冰玉,战争造就的错乱的爱情 。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国破家亡,自己又流落国外,与妻妹相依为命。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活着。韩子奇和梁冰玉也不例外,人都是感情动物,有爱的权利,战争让这两个惺惺相惜的人走到了一块并活了下来。设想如果没有战争,韩子奇会依旧经营着自己的奇珍斋和韩君璧白头到老的,历史没有假设。
  
  韩新月与楚雁潮,心灵相通的爱情 。楚雁潮是新月的班主任,但是楚雁潮也是刚毕业的学生,因为挂有班主任的头衔,便成为师生恋而遭受无端地指责。每个人都有爱人的权利,他俩的爱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职业追求而互生敬仰爱慕之情,而非单纯的因为外貌而相爱,那不勉太肤浅。 我们穷极一生都在苦苦寻找这样一个人,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既是生活伴侣亦是灵魂伴侣,而楚雁潮和韩新月不正是拥有这样的爱情吗?有什么理由去批判去指责他们俩呢? 新月至死都在关心《故事新编》的出版情况,遗憾自己不能在翻译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当新月闭上眼的那一刻,一颗晶莹的泪珠从我脸上划过落到书上,凉凉的,掩面而泣,不忍卒读。
  
  韩天星与容桂芳,因为家庭而被阻挠的爱情 。韩天星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还是挺鲜明的,性格比较木讷,很少与人交流。直到遇到容桂芳,打开了心的大门,争得韩太太的同意后才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爱情的滋润使他满心欢喜。但是美好的爱情却被韩太太的一次谈话而拆散。韩天星最后与彦淑结合,又是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令人惋惜。
                                          
 人物塑造上, 刘白羽说在林林总总的诸多人物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最丰满的便是梁君璧这个人,我深表赞同,她是这本书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 。梁君璧,从小没有读过一天书,见识短浅,目光如炬,思想狭隘,但是她刚强,泼辣,有心计。她父亲梁亦清死后,浦寿昌来要债时对韩子奇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这个师妹,将来可是个没人敢娶的主儿! ”,足见她性格的强势。她一出场,画面感强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似乎都从书里走出来一般,活跃在人眼前。她也有她的悲哀,从小的贫穷造就的非常爱财,认为有了钱才会高人一等受人尊敬,她想要一个门当户对的儿媳,而陈彦淑又漂亮识大体是新月的同学,这也无可厚非,她指责丈夫的出轨,对新月的苛刻,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上去看,她也是可悲的。尽管我个人不喜欢她,但是佩服作者塑造出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韩子奇,最初对他有好感,但最后感觉他作为一个男人未免 太过于懦弱,没有主见 。当韩太太知道一切事情时,他说“ 你说……该怎么办?”“韩子奇完全没有了主意,一切全凭妻子定夺了” 。当梁冰玉跟他商量怎么时他这样说“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说吧,我听你的”“韩子奇顾左右而言他,极力回避他无法回避的抉择 ”。让我觉得这个男人不能承担责任,不能主动解决问题,敢做不敢当,一直在逃避。
  
  韩新月,太过于完美,单从名字上来看,预示着不能有个圆满的结局。 她的命运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从宗教信仰上来看,她和楚雁潮也是不可能有完美的结局的。
                                          
 同事说她有一个回族的大学同学和男友恋爱了六七年,最终因为男孩是汉族被女孩父母强烈反对,最后不得已分开了。回回在婚姻上的禁忌之一便是不与非穆斯林的人通婚。
  
 开头的倒叙,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中间穿插着不同时空的两条线索, 一是玉一是月,从玉王到玉别,从月明到月落,昭示着人物命运的变化。 两条线索交叉叙述,让我们更加直观的将不同时空的同一人物进行对比,如韩子奇的变化,韩太太的态度,韩天星的言语,更能突出人物形象,让我们更有兴趣往下读。
  
 总之这本书带给了我感动带给了震撼亦带给了我思考,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穆斯林。作者霍达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特别是根据天上月亮的变化彰显新月的命运等这些方面都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曲凄凉的爱情悲歌,一个流失的玉的长河,一群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本书值得我珍藏。 
  
 
  
  
 个人拙见,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书友补充。